作者:pg电子平台投研团队 时间:2016-6-2 10:21:49
新三板是刘士余主席上任之后唯一剩下的一个改革板块,随着注册制、上海战略新兴板的推迟,目前中国市场的实践大都寄希望于新三板的推进,所以新三板的标志性意义较过去更为突出。当然,新三板也不负重望,至少规模上是完成了大跃进,目前的挂牌公司已超过七千多家,在今年年底很有可能会达到一万家左右的数量。
在新三板市场目前倍受关注,且看似热闹非凡的景象背后,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挂牌公司在过去的一年当中还没有交易产生,这些公司尚处于僵尸状态,因此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其实还是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这种现状肯定是市场各方所不愿意看到的,但这与新三板的挂牌门槛较低、投资者参与门槛高,对200人的限制等是有着直接的关系。以机构投资者500万元的开户条件为例,这已比一些公司的资产规模还要高。当然这里有控制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初衷,但前述的种种因素确实对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和限制。
随着新三板分层的正式启动,将逐渐释放对市场的正面影响,但短期看新三板下半年行情“平淡是真”。因为“创新层”的流动性是否能达到市场预期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测试期”,期间投资者们很可能依旧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当然除了分层制度需要时间消化之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因素和政策影响着新三板行情的全面启动。
一是基金监管风险。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私募基金迎来了监管风暴,在今年的5月1日又清理淘汰了第一批空壳基金公司,共计1901家。在8月1日又将开展第二批清理,基金保壳战尚未结束。此外在4月15日,史上最严的私募新规出台-《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基金分拆销售等被明令禁止。这些举措毫无疑问也会影响到新三板私募基金产品的发行和募集,对市场行情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是基金到期风险。根据wind公布的不完全统计数据,在目前未到期的产品中,年内到期产品的比例约为11%,在明年下半年将迎来产品到期高潮,对市场行情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是人为噪音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因6个亿的市值标准(标准三)可能对创新层带来冲击,而在前期抬拉股价的挂牌公司会在分层方案正式落地后回复常态操作,因此有较大的可能出现抛售,这部分“白噪音”需要一定的时间消除。二是部分挂牌公司为冲击创新层,不排除2015年的年报业绩存在一定水分,这部分噪音需要静待8月底2016年半年报的公布时予以释放。
因此,新三板在今年第二、三季度以“平衡市场”为主是大概率事件,真正的投资机会将可能在今年的第四季度开启,而温和回暖是应是比较理想的结果。在投资方向上,创新层企业多分布多元金融、信息技术、工业、医疗保健四大行业。考虑到些企业在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以及行业结构方面的优势,未来进入该层次的挂牌公司在估值上或将面临上升机遇。尚未进场的资金应当深度规划、合理布局、谋而后动,可长期关注“美丽经济”、“文化IP”、“大健康”、“夕阳红”、“互联网+”等新兴概念。已经进场的资金,可考虑以静制动,等待新一轮投资热潮的降临。
同时,第一层基础层主要是现在协议转让,只要投资者看得上,挂牌公司愿意转让,双方可以一对一谈判进行转让;第二层是培育层,引入做市商这个制度,让券商充当一个做市商有买有卖,至少让市场活动起来;第三个层面才是创新层,创新层可以引入竞价交易,如果不引入竞价交易,交易出来的结果很难说明挂牌公司的股票价格反映了市场的真实需求,那么新三板的定价功能是要打问号的,因为协议转让也好,做市交易也好,并不能充分反映市场各方对这个公司的认定或者认知,只有在竞价交易环节下产生的价格才具真正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但一旦引入竞价交易,就与A股市场接近了。目前可能满足这个条件的挂牌公司的数量在四百家左右,当然也有人希望能扩充到六百家。但如果真有四百到六百家挂牌公司进行竞价交易,那么新三板在一定程度上就已经与A股市场并驾齐驱了,那么监管层会不会让新三板走的这么快?!
当然目前新三板市场还是很热闹的,挂牌公司的类型、行业的多元化,也说明了市场的活力和包容度,对现在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帮助。但另外一方面,前述的僵尸现象也说明了一部分挂牌公司的起点相对较低。因此如何在活跃度与风险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将是新三板行情全面启动的重中之重,广大新三板投资者对此也有着非常强烈的期昐。毕竟一个市场如果长期缺乏投资者的参与,不能根本上改善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最终是很难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