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对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行业的地位在监管层面受到肯定,行业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促进产业整合、活跃投资市场,构筑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的意义也受到了中央层面政策的支持;与此同时,PE(私募)机构设立公募基金、挂牌新三板等新的举措也不断推高着PE投资市场的热情。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苗旺春在梳理2014年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时认为,继2013年6月新《基金法》正式将私募机构纳入法律监管范畴以后,2014年1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正式开启私募基金备案登记工作。8月,证监会发布第105号令《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成为第一部针对私募证券投资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及其他类型私募投资机构专门的具备行政性质的法规。至此,私募基金10年“游击部队”状态结束,行业正式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支正规军,私募机构的金融机构身份也得到认可。
苗旺春表示,在国内私募行业正式纳入监管范畴之际,2014年4月末,九鼎成为业内第一家正式登陆股转系统的机构。在九鼎成功挂牌的同时,中科招商、硅谷天堂等VC/PE机构也在积极筹备相关事宜。九鼎挂牌为同类企业更加全面地参与资本市场拓展了新的渠道,同时通过把基金持有人的份额转化为股票,为同类企业解决兑付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工具。
此外,2013年《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为私募机构设立公募基金提供了政策层面的可能性;2014年6月初,深创投设立的红土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证监会的设立批复;此外,九鼎投资确立拟设定公募基金九泰,并于7月初正式获得证监会的批准。
在苗旺春看来,私募系公募基金的正式面世,将使得PE机构未来的业务发展路径扩充,即转型为业务更多元的资产管理机构,很有可能改变现有的资产管理市场格局。
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以来,伴随着以上海为先锋的地方国资改革文件的正式出台,各地纷纷出台地方国资改革细则及安排,极大地激发了资本市场的热情。与此同时,PE机构参与国企混改的运动正式开启。
苗旺春表示,新一轮国企的改革,为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而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一部分,私募基金的发展也受到了支持。双重机遇的出现,使得私募机构对参与国企改革的关注度在上半年出现了高涨。从目前公布的改革安排来看,在混合所有制的大方向前提下,股权转让、增资扩股、技术转让、上市及资产剥离等为主要的改革手段,且倾向于与战略投资者合作,这种要求使得具备较全面战略资源的PE机构将会在此轮国企改革参与的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这种优势除了在客观上可以改善国资控股企业的经营效益外,同时在投资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机构可以在参与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通过提升自身投后管理体制建设,塑造通过投后管理改善被投企业经营业绩进而创造价值的成熟经营理念,并进一步完善机构自身的战略资源储备。
可以看到的是,2014年以来,在消化过剩产能、推动产业整合,转化并重新激活国资投资理念及效率,改变传统粗放型投资促发展及打造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多重发展要求下,政府明确了私募资本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并将发展私募行业作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之后,专门针对新型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医药等相关的大型产业及并购基金也纷纷设立,大幅推动了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募资活跃度。